工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和支撑。新中国成立70年来,闽北工业发展走过了一条振兴之路,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由一个工业几乎是空白的消费型城市发展成为门类较齐全、体系较完善的全省新兴工业基地。
70年来,闽北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、从分散到集中、从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。
1.经济总量持续扩大
1994年全市仅20多家手工作坊和小电厂,产值仅1104万元。
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1家,规模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。其中,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551家,超10亿元企业达到20家。
2.产业体系逐步明晰
大力发展先进制造、数字信息等七大绿色产业,加快打造南平绿色产业升级版。
加快推动食品加工、竹木加工、新型轻纺、新型建材、精细化工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,着力打造氟新材料、电线电缆、铝加工、肉鸡加工等一批超百亿的产业集群。
3.重点企业日益壮大
目前全市有上市公司7家,“新三板”上市企业12家,共认定72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、5家工业设计中心,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4件。
圣农集团在白羽肉鸡行业中,位居全球第七、亚洲第 一、中国第 一,持续第二年再次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。
福能南纺是国家纺织大一型企业,是国内PU革基布行业龙头企业,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行前列;南平铝业是中国铝工业排头兵企业;南孚电池已发展成为在中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中较具影响力、拥有现代化先进生产装备、具有雄厚科技力量支撑的企业。
截止目前,全市共建成省级和省级以下工业园区16个,基本形成了以先进制造、数字信息、食品加工、机电制造、生物医药、精细化工等为主的产业体系。16个园区规划总面积46.06万亩,已开发面积11.32万亩,累计建成面积4.30万亩;共入驻企业959家,规上企业362家,全部从业人数12.2万人;2018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014亿元,税收21亿元。2018年,南平工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49.19亿元,工业增加值61.16亿元,税收入库10.18亿元,为我市工业产值*大的工业园区。
免责声明: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为了传递信息,我们转载部分内容,尊重原作者的版权。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,并非商业用途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。